中外专家齐聚湖南长沙 聚焦汽车交通安全
长沙12月3日电 (王昊昊)为期两天的第十四届国际汽车交通安全学术会议2日在长沙理工大学开幕,来自瑞典、德国、荷兰等国的百名行业专家围绕驾驶辅助及自动驾驶技术、车辆结构耐撞性、汽车质量安全等话题展开探讨。
汽车交通事故是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惨重的汽车交通事故后果使人们不得不对交通安全状况予以高度重视。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鑫铭介绍,根据中国官方统计数据,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但交通事故在逐年减少。“这和国内交通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无关系。”
根据此前发布的2017年版《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1.94亿辆;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3.7%。
万鑫铭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已非常强大,产销量占全球的近三分之一,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国际汽车专业人才在中国汇聚,中国的汽车技术也将逐步领先国际。他认为,目前中国在汽车被动安全领域的研究比较超前,但一些前瞻性研究还需进步。
清华大学教授王建强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无线通讯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王建强说,近年来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迅速,但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口也逐渐增大。在积极呼吁将车辆工程学科从二级学科升级到一级学科的同时,他建议未来汽车人才的培养要更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理论和实践结合,加强培育能够适应新变化的创新型人才。
官方数据显示,2004年至今年11月15日,中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1514次,涉及车辆约5378万辆,其中国产汽车召回数量约4757万辆,进口汽车召回数量约621万辆。
“2016年,中国的汽车召回数量约占美国的21.51%。”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召回部主任肖凌云说,“汽车产品缺陷有客观性、复杂性、危害性,召回的汽车数量多,不等于我们的汽车质量有问题,而意味着国家的汽车产品缺陷调查、召回制度更加成熟。”
肖凌云建议,随着汽车产业格局的不断变化,各界要积极在基于新能源故障大数据的缺陷工程分析和评估研究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缺陷形态、评估方法、监管模式研究上求新突破。
会议由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长沙理工大学等单位承办。(完)
编辑: